養老防兒

今天中午從台北市返回淡水,途經淡水竹圍到紅樹林間,看到對面車道有送葬行列,頓時眼睛為之一亮,只見車隊浩浩蕩蕩的,光是前導花車(全車都用鮮花佈置而成)就超過30輛,後面送葬車隊更是驚人,全部都是高級豪華「賓士」,數量超過70部,這等排場還是我生平首見,心中暗想這種出殯場面,除了高官、富賈、道上大哥外,還有誰能有這等能耐呢?(可惜正在開車未能拍下當時的場面)

回到家打開電視新聞,正在報導一位曾經是紡織廠老闆,把辛苦一輩子的錢,為兒子買了二棟房子,價值2千萬元的土地也給了兒子,臨老反而自己沒有房舍可棲身,只得在外賃屋而居,因為年事已高,沒有任何的收入,坐吃山空,兒女也不給金錢資注,致繳不出房租,在颱風夜遭房東掃地出門,全部家當堆在社區中庭,成了真實版無處可容身的可憐老夫妻。熱心的民意代表通知,接擁父親四千餘萬資產的兒子到場處理,未料,這可惡的兒子,到場後看一眼,撂下一句:「我自己都管不了了」,就逕自走人,讓在場的人錯愕不已。老先生老太太育有1男3女,四個小孩都沒人願出面安頓老父老母,反倒是無關的外人,站出來主持正義,暫時安頓兩老,還要為兩老到法院按鈴控告子女遺棄,看了叫人不勝噓唏呀!

IMG_0374   

民國二、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我們這一代,自小就在物資極度愧匱乏的年代中,要什麼沒什麼,像我們這重鄉下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吃「地瓜籤飯」長大的,穿的衣服破了就補,補後又破,繼續再補....直到實在是無法再縫補,不能再穿了,才能有新衣可更替。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轉變起飛,我們這一代正值青、壯年期,大家捉住機會,日以繼夜打拼,不但讓台灣的經濟擠入了亞洲四小龍之首,還被國際譽為「經濟奇蹟」登上國際舞台。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高峰,只要你肯做,處處都是機會,當然國民所得就水漲船高,隨著收入的大幅增加,生活獲得了實質的改善,開始過著安逸富庶的生活;有鑑於過去生活困苦的經驗,大家都窮怕了,也深體那種窮日子的無奈,造成我們這一代的人,內心產生了所謂的「移情補償心理」,一定設法讓我們的父母在辛勞又窮困一輩子後,臨老得以生活無虞,頤養天年到終老。同時也誓不讓我們的下一代重蹈我們一窮二白的覆轍,人人傾全力提供孩子最好的的生活條件,讓下一代過得安逸,直到成人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每個父母對兒女的照顧,都幾已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在台灣社會一直以來都有著一種習俗,當父母老邁無力生產,兒女成人了,就把所有的家產分了兒女,兩老什麼也沒留下,就依附小孩生活,輪流由子女照顧,時間長了子女間因為照顧父母起了爭執,可憐的父母不是成了人球,被子女踢來踢去,就是流落街頭,無人聞問,這種大逆不孝的新聞,也時有所聞,真是情何以堪呀。

閩南語有句俗話說得好:「在生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

    在台灣習俗中,父母往生,通常都會大肆舖張辦理法事,出殯送葬隊伍要擺出大陣仗的聲勢,才表示子女有孝,就像我今天看到的大陣仗送葬行列,這個習俗當然無可厚非,但我們真正要去思考的是,這些舖張熱鬧的後事背後,是否代表著死者生前也受到子女同樣的禮敬呢?我始終有一個想法:寧可當父母活著的時候,多給他們一點關懷,多給他們吃一口,往生時簡單隆重辦理後事,也不要生前不孝,死後大肆宣揚舖張,惟恐天下人不知。

    過去我們華人農業社會有一個共同的傳承,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但隨著時代的流轉變化,緊湊、疏離、現實的工業社會型態出現,年輕一代的價值觀也隨之產生了重大的丕變,舊有農業社既有的家族關係,首當其衝受到嚴重的衝擊,緊實的家族結構,也隨之崩解,老年人自食其力的趨勢,正悄稍的取代了由兒女奉養終老的舊有傳承,奉養父母不再是下一代的絕對責任,成了下一代就其能力與心力的一種相對責任而已;因此,參與戰後滿目瘡痍經濟復建的我們,將子女養育成人功成身退後,一定別忘記給自己留個寬廣的「後路」,退休後對子女的幫助,一定要量力而為,先把足夠的老本留下,要知道「老本」才是我們老人最大的「尊嚴」,子女養大成人了,他們要自己去努力,他們的人生是要「吃牛排」還是「擔仔麵」由他們自己去決定。

    其實這一代的年輕人,過日子也不容易,如果我們老人可以不依靠他們,對他們來說不但是減輕一大負擔,更是一種無形的幸福,工業社會的形態讓人類慢慢回復到生物原有的生存的型態,如果我們看看鳥爸爸、鳥媽媽養育牠們的下一代,我們就會明白。我常觀察「綠秀眼」及「白頭翁」養育下一代的過程,小鳥破殼而出後,鳥爸鳥媽拼命去尋找食物餵食,讓小鳥快速成長,每次餵食時小鳥都會排便,而鳥爸鳥媽就以小鳥排泄的糞便充飢,等小鳥長大可以自立了,也就頭也不回地離開父母,再也不會想到回來看看他的父母了,這就是生物的自然法則吧!

    生物雖有其自然法則,但人類卻很明顯的有別於其他動物,因為人類具有別的動物所沒有的高智慧,俱有思考能力,所以就能具備一般動物所沒有的「創造力」,也因為人類長期的群聚,建立了家庭與家族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種習俗與文化,在華人社會中「尊親重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幾千年來不變的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在現今的現實社會中顯然已經逐漸在流逝,我們這些戰前、戰後出生的一代,依舊沿遵著老祖宗留下的「倫理」奉養父母,養育下一代,誠望我們的下一代,也能欣然的承襲延傳,保持著「幼有所長、老有所終」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社會、家庭永遠都充滿了愛與溫情。

    每個人都會老,當你年輕力壯時,就應未雨籌繆,為自己退休後的後半生做好萬全的準備,兒女當然只能「盡力而為」去幫助他們,但絕對不是耗盡你一生的能耐,需清楚這不再是一個養兒防老的時代,無論如何都得要留下你的「老本」,學會愛你自己多一點,對自己好一些,有了足夠的老本,你的後半生才能夠「伸縮自如」,不必仰兒孫鼻息,不必看兒孫臉色,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為他們操心,一定要懂得守住你的「老本」,千萬記著,老本才是這個時代老人的「真正尊嚴」,你可以不侈望「養兒防老」,但你決不能不知道「養老防兒」的時代已悄悄到來了。看看這位一身鞠躬盡瘁為兒女的老父親,露宿街頭,那滿臉的無奈,你能不警惕嗎?

 IMG_03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