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父母經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父母經---

          「代溝球鞋高高掛」讀後感

我的好友作家「吳琦」與我分享他的大作「代溝鞋球高高掛」,我和錡哥出生在相同年代,有著共同的成長背景,共通的兒時回憶與經驗,聊起兒時的種種,臉龐眉宇間不自禁的泛著濃濃的幸福與喜悅,天南地北總是聊個沒完…錡哥的文筆流暢,筆鋒深刻細膩,把當年兩個不同世代的思維,展露在字行間,同時也把我帶回到年少的時空,靜心沉浸在甜美童年回憶中,拜讀再三,意猶未盡。

其實拙作「我的第一雙球鞋」,當時寫作的時空背景和錡哥的「代溝球鞋高高掛」也極為相似,我的小兒是個NBA藍球天王喬丹迷,當年也常為了買一雙喬丹紀念鞋,不惜假日打工賺錢,然後澈夜排隊,買一雙五、六千上萬元的球鞋,當時我們心中真的不解年輕這一代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不就是一雙球鞋嗎?為何他們願意犧牲假期與休息時間打工,花更很多的錢,長時間漏夜排隊,去買一雙在我看來一點也不特別的球鞋,真讓人匪夷所思。

當年我在學校服務,每天接觸的盡是與小兒同年紀的學子,而我的職務又是不被一般學生喜愛的「軍訓教官」,多年在部隊中習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帶兵官,轉換擔任需要放下身段,甚或低聲下氣的文學校教官,還是一個較低學習成就的後端職業學校,要肩負規範學生日常生活教育的工作,甫從部隊轉換跑道,對文學校生態與文化又不瞭解,心態沒能做好及時的調整,初期的確有些不能適應,與學生的互動中,師生間經常上演著緊張戲碼,考驗著教官的反應與處理能力;師生經過一段不斷的衝突與妥協循環中,才讓我逐漸明白,「學校不是軍隊、學生不是阿兵哥」的道理,部隊那套硬碰硬的領導方式,絕對是不適用在學校與學生身上。

兩個不同的世代,雖在相同的成長年齡,卻存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在那種特殊的氛圍中,讓我想起當年「經國先生」所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的觀念一定也要跟著變」的一番話,一時豁然開達地開了竅,師生間的關係得到柳暗花明的啟示,讓我明白兩代間不同「價值觀」與「需求」的微妙關係,使若觀念上的距離無法整合,就會變成兩代間的一道鴻溝,也就是所謂的「代溝」,而我非常意外的發現簡單的一個念頭轉變,視野與心胸也同時變得更為寬闊與柔軟,雖學生的問題依舊,但換採多元又感同身受的處理態度,著著實實的讓衝突變得少之又少,縱仍有極少數不得不的情況下,也總能輕易的化解,我深深相信「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句話,而這個「輕狂」只是少年成長的一段歷程而已,做為父母或師長,如能夠在適時順勢引導轉化,不但可把衝突消彌於無形,更能助其成長路程中的一臂之力。多年後,回頭檢視當年那些被視為「不愛讀書」的邊緣學生,在順利渡過他們的輕狂歲月後,踏入社會發揮奮發努力的動力,成就絕不輸給當時學校排名在前的學生,他們的努力不懈精神與成就,讓我這個「老教官」,一直引以為傲與津津樂道。

和學生一起成長的經驗,回到家面對正值輕狂青春期的三個兒女,學會了懂得尊重與接納他們的選擇,分享他們的成長喜怒哀樂,無形中兩代間的互動變得更為主動與親蜜,親子關係瞬間拉近,我堅守著只要不逾越法律與道德規範,在自己人生的位置上各司其職,擁有屬於他們這一代的非負面次文化,又有什麼不可呢?就這樣兩代間一貫地保持著相互理解與包容,直到孩子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依舊不變,一家和樂。

物質匱乏的我們這一代,對一個中下階層的孩子來說,一雙很普通的球鞋,可能代表的是一種侈奢品,到了生活無虞物質充裕的下一代,很多我們認為只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對他們來說或有其不同的定義在,它可能不僅只是生活必需品而已,可能代表的是一種時尚、品牌、嗜好收藏的流行文化。小兒自小喜愛藍球運動,是籃球天王喬丹的忠實粉絲,對他來說蒐集偶像的產品,當然是最直接支持與心理滿足的作為,收集偶像的球鞋系列,他可以犧牲假期努力打工,澈夜排隊,在所不惜,那一代擁有五雙、十雙的偶像名鞋,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很多父母與師長都在擔心,有這樣的下一代,怎麼辦?。多年後我們再回頭看,當年兩代想法的落差,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其實也沒有什麼對或不對的問題了,不同世代裡有著不同時空背景,產生不同的需求與價值觀,說來也是理所當然,不是嗎?

退休進入銀鬆族行列後,「回憶」成了每天重要的例行工作,我常想,我們這一代,一生最精彩又值得津津樂道的,不就是那個物質雖匱乏,且能守著安貧樂道的豁達,過得喜樂充實的童年嗎?我也常懷感恩之心,感謝我的父母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裡生下了我,讓我有機會從貧窮中學習努力向上,在我的人生最精華的歲月中,參與台灣從廢墟中重建的蓽路藍縷,見証了台灣經濟起飛與發展的榮景。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曾經站在浪頭上的我們這一代,急流勇退,時代洪流同樣會將下一代推上浪頭,引領他們開創另一個屬於他們的時空,代代薪火相傳。

          感謝錡哥讓我重溫兒時夢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經---

日前發表拙文「我的第一雙球鞋」,渥蒙好友作家兼編劇吳錡大哥的鼓勵與不吝指導,讓我獲益良多。錡哥稍長於我,其實我們都是生在戰後百廢待興的窮困年代,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共通的兒時回憶與成長經驗,平日對我愛護有加的錡哥,特別把他的大作「代溝球鞋高高掛」與我分享,彼此相呼應。細讀再三,覺得這是一篇我三、四年紀的共同寫實記憶,同時也很值得推荐給為人父母者做為參考,特別商請錡哥割愛,同意將大作在我的部落格中發表,與所有朋友們一起分享。


             代溝球鞋高高掛  作者 吳錡

每次看到兒子擺在鞋櫃和他臥室陽台晾放的一堆「寵物」,我就覺得父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了。

記憶中,親朋好友裡找不出比我兒子更喜歡球鞋的人。他擁有二十雙左右,不同款式,或相同款式不同顏色的球鞋,皮鞋沒半雙,必要的時候跟哥哥借。每週必定抽出時間,清理他的愛鞋,神情專注,狀似愉快。外出時精挑細選,最後是自信滿滿,步履輕快的去赴約。

後來我慢慢瞭解,年輕人有兩三雙自己的球鞋,是很平常的事,球鞋早已是他們服飾文化的主流,但需要這麼多球鞋擺場面,好像也「酷」的過頭了點。問題是他讀大學以後就開始半工半讀,許多雙鞋還是工作時別人送的,我表面不予干涉,心裡卻不以為然。妻提醒我,錢是孩子自己賺的,該有他自己空間,蒐集球鞋跟收藏CD或骨董相機是一樣,應該被認同的。因此我應該跳脫「一雙球鞋跑天下」的意識型態去看這件事。

教書的人,說話總是發人深省,但球鞋真值得收藏嗎?為了求證,趁兒子外出之際,我特別仔細觀察,連NBA天王巨星喬登也穿的,同一品牌形式的球鞋,才發現不同凡響開了眼界,氣墊、真皮的皮面,集舒適、美觀、耐用之大成,且每雙鞋的造型都各領風騷獨樹一格,值得把玩。難怪小子沈醉其中無法自拔,如果時光倒退個三、四十年,說不定我也會…

那年我低空掠過,進入第一志願的初中就讀。家人為之高興,我也因此獲得一些獎品,印象最深的是阿姨送我的一雙回力牌白球鞋。回力牌在當時是頂級的品牌,選擇白色是為了揮別升學惡補的陰影。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耽誤多少個週末假日才擠進初中大門,這才是耍帥的開始啊!這雙鞋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新生註冊報到的沿途,總覺得有人會有意無意的,朝著我腳上這雙拉風的名牌白鞋瞄兩眼,有驚訝,有羨慕,我自覺是那個早上最炫的人。直到服裝儀容檢查的時候,教官問我為什麼穿白鞋?才發現同情﹑譏笑的眼神從不同的方向投射過來,我才知道什麼是雲霄飛車的滋味。苦苦哀求,教官允許次日複檢。

其實我沒錯,註冊通知單註明穿球鞋,沒有明文規定球鞋的顏色,學校以為穿黑球鞋上學是理所當然的事,怎麼也沒想到學生當中有我這樣的騷包。話是這麼說,問題還是得要解決。

那時一位中級公務員,月薪不到四百塊錢,我那雙頂級球鞋要七、八十塊,想再買雙黑鞋複檢,是絕不可能的事。好漢作事好漢當,愛現就得付代價,天無絕人之路總有解決的辦法。正在苦思對策卻一籌莫展之際,我忽然注意到書桌上的墨汁和毛筆,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的掙扎,決心將愛鞋改頭換面。幸虧那時球鞋是帆布製的,吸收水分容易。不一會兒的功夫,我染黑了白鞋與年少的輕狂。除了不捨也沒有其它的選擇,在那一雙球鞋跑天下的年代。

那個年代,大家環境都不好,生活能以溫飽,就值得慶幸了,制服是唯一從上學到作客都管用的衣服,得小心穿,因為還有弟弟等著接班,必要時還要加上補釘呢。球鞋則年頭穿到年尾,空前絕後為止。下雨的時候,腳丫兒與滲進鞋子裡的雨水同樂,發出奇怪的聲音,大夥兒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我那有創意的兒子,難以想像的趣味,如今來說,可謂絕響。如同當時,我作夢也想不到,幾十年後,我的兒子可以一個人同時享有幾十雙鞋子一樣的令人訝異。

時代在快速的變化,稍不留神,自己就會發現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你會百思不解,這麼多人擠破頭到中正機場,聲嘶力竭熱淚盈眶的,為了爭睹某個你認為名不經傳的日籍藝人,或是成千上萬的擁擠在足球場上,為那連歌詞都唱不清楚的歌星瘋狂。年輕人勇於展現自己身體的程度,讓你不敢正視。變換手機的速度,跟變換異性朋友的節奏一樣短暫。還來不及調整以便適應,就又一陣旋風吹得你七葷八素。

後來我想通了,乾脆來個中流砥柱,以不變應萬變。多少年前,父親也以不解的眼光看著我,成天守著電唱機,哼著自己都不懂的西洋流行歌曲,母親也拿著剪刀,追著要剪爛我學貓王,穿起來把自己包得緊緊的AB褲。

我曾年輕,今年老。但我知道年輕和流行幾乎可以劃上等號。如果年老的可以擺脫固有的成見,試著去瞭解年輕人的文化,將會發現不如我們想像中的膚淺,原來那反戴著帽,一搖一晃踩著褲腳逛大街的嘻哈文化,是美國年輕黑人彰顯自信與反映種族問題的一種方式。年輕的如果謙虛一些,也可以回溯流行文化的蹤跡,發現風靡六O年代年輕人的嬉皮文化,也有嘻哈文化的影子,今天原來蛻變於昨日。幾十年來不知流行過多少屬於年輕人的文化,在眼花撩亂的包裝底下,不過是「自信」的追尋過程而已。

我現在可以接受兒子那些價錢不低卻各有特色的球鞋,雖然數量多了點,但自從他在父親節送了我一雙等值的球鞋以後,就不再在這事上作文章了。而他在無意中聽我唱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主題曲,並發現我唱這首歌的年紀,比他現在年輕之後,也願意跟我談談「節奏藍調」了。這是我怎麼也想不到的發展。因著球鞋的緣故。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之適足以害之

前一陣子寒流來襲連續下雨,每天練完氣功回家,都會看到鄰居的一位奶奶伺候著二位孫子,親自細心的幫孫子把書包揹妥,雨衣穿好,二位孫子就站在那兒,完全不用動手,這一幕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幅溫馨的祖孫情,兩位孫子也真是幸福無比,也讓我見識到了一位慈祥奶奶,如何無微不至的伺候著她的寶貝孫子。

每次看到這一幕,其實我的心中有著很大的感觸,戰後出生的我們這一代,兒時日子過得苦,家中孩子又生得多,我們的父母為了養家活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那有時間如此這般伺候我們的日常起居,因此,自小一切的生活打理都得靠自己,久而久之就訓練出了孩子的獨立性格及刻苦耐勞的精神,這個獨立又能吃苦的性格,後來也造就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

愛我們的下一代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適時適切的給予教育及生活上學習機會,才是愛孩子的最佳途徑,現代的父母,小孩生得少,孩子當然就成為家中的寶,父母有較多的時間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喜歡在生活細節上,為孩子「做主」或「代勞」,事實上,這種做法就叫溺愛,生活上的完全代勞,反而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久而久之,就造就了孩子的依賴個性,終至無法適當地打理自己的生活,這是現今社會相當普遍的現象,低挫折忍受力是現今年輕一代的通病,「靠爸靠媽族」當然也就應運而生了,真的很令人擔憂。

去年在網路上看到一遍文章「看我的洋媳婦怎麼教小孩」,覺得寫得太好了,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祖父母的參考,我也順手把這篇文章留存了下來,今天把原文轉載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能夠耐心的看完它,一定值回票價的。只是很抱歉沒有把作者的姓名資料記下來,也不知道作者的大名,真的是很不禮貌,希望可敬的作者能見諒。

 

看我的洋媳婦怎麼教小孩!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 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台灣婆婆大開眼界。 
⋯⋯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裡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 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 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 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 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 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的小托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裡的食物灑了一地。 
蘇姍看著托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裡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台灣菜。我心領神會,托比特別愛吃台灣菜,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 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裡肌、油悶大蝦,還用意大利麵做了台灣式的涼麵。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 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 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裡,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 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 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 
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台灣麵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嘆了口氣,又問:「 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 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 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料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問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拚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 
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 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 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蘇珊不動聲色地說:「 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 」托比懇求道。「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 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顏開, 鬧成了一團。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裡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 
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裡四處轉悠。 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 
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裡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裡大聲喊:「媽媽,我錯了。」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我知道。 」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 稀里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台灣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 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 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
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 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裡住了一週,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 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蘇珊想了想,說:「 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聖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裡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去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 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台灣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台灣媽媽學習的地方。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轉寄的一篇文章,覺得相當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獨立精神-紐西蘭.十二歲的界限
                                       (
給所有的父母尹萍/天下雜誌  


「來來來,我們講清楚,我們家是要採取中式還是紐西蘭式?」
 一位台灣移民父親,面對吵著要把頭髮挑染成綠色的十七歲女兒,劃下道兒:「若是採取中式,我養妳到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妳呢,凡事都聽我的;若是採取紐西蘭式,妳愛幹什麼幹什麼,但是現在就給我搬出去!」不用說,這女兒是屈服了。
>但是其實這不公平。這女孩十七年來都是按照中式教養法長大,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從來不知外面的風雨。她住在紐西蘭,但沒有真的過紐西蘭日子。忽然以「搬出去」要脅她,她沒有能力抗拒。
若把這故事講給土生土長的紐西蘭年輕人聽,對方可能不懂:她若要染頭髮,不需要跟她爸媽說,她自己打工賺的錢,要用來染自己的頭髮,不關別人的事。
她頂著新髮型回家,父母看見,即使心裡很不以為然,可能駭笑,可能假裝沒看見,但是絕不敢說「給我滾!」,因為,她說不定真的就搬走了。
紐西蘭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冒險拓荒的精神處處可見。荒野登山長途健行是許多家庭扶老攜幼的年度活動,打獵露營劈柴生火是男孩子應備的技能。做父親的,以及學校老師,唯恐孩子嬌慣,不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經常要帶他們到山林裡去回味「篳路藍縷」的艱辛。在山裡,他們會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你就得「堅強起來」(Toughen up)。艱難困苦只能當成笑話帶過,叫苦叫累太遜了,得不到同情。
依照紐西蘭法令,十二歲的孩子就可以駕駛農場上的牽引機,十五歲可以申請學習駕照,十七歲可以取得正式駕照,十八歲可以投票、可以買酒。
在學業上,十五歲可以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十六歲可以申請入職業技術學院;十七歲唸完高中,可以申請入大學。一般文理科系只需三年就可畢業,順利的話,這時才剛滿二十歲。到這時候,很多人的履歷表已經洋洋灑灑,社會經驗也很豐富。
在這個農業國家,鄉下孩子從小就在自家農場上幫忙:清晨三點起床,給乳牛擠奶;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又擠一次奶。十幾歲的孩子對各種農業機具都很熟悉,收割牧草、修剪羊毛,是很得力的幫手,完全可以獨挑大樑。這些工作是有酬的,父母報稅時當成薪資支出。
城市居民,則沿襲英國小手藝人傳統,許多行業都像是學徒制。城裡的孩子,十一二歲開始找事,第一份工作往往是送報紙和傳單。此外,看各人父母的職業,或在修車廠,或在咖啡店打工。會樂器的孩子常常在街頭賣藝,才藝更高的在教堂彈管風琴或帶領唱詩。一位牙醫的兒子特別內向害羞,暑假就被派到海邊的度假屋去油漆整座房子和圍籬。
十六、七歲的女孩子最常應徵服裝店員工作,超級市場下午三點以後大半員工都是男女高中生(紐西蘭學校下午三點放學)。麥當勞和星巴克、電影院和披薩店,都是這些無技術勞工的求職目標。他們的工資依法是十八歲以上成人的八成,但工作表現不見得比成人差,因此企業主樂於僱用。


大學生的打工範圍更廣。調酒師、DJ、甚至猛男秀。大學宿舍每層樓有一位助理管理員,都由高年級學生擔任,正式支薪。每個大學生都希望在自己本科範圍內找到實習工作,但實在找不到,在餐廳當侍者也可以湊合。為了賺夠多錢,有的大學生打兩三個工。
沒有打工機會也不必太擔心。紐西蘭政府認為高中畢業就是獨立成人,如果想唸大學,不必倚賴父母,可以跟政府貸款。就算你家是豪門鉅富,政府也不介意,學費、生活費都免利息借給你,每週自動撥款到你帳戶。等唸完書,開始工作賺錢,政府就開始算利息,從你的薪資中扣款。
意思是,你完全可以跟父母決裂。他們不能管控你的前途。很多年輕人就此脫離家庭,還特意跑到離家最遠的城市去讀書,好避開父母的雷達網;即使仍在本城大學就讀,也可能搬到外面與朋友合租房子住,週末也不回家。直昇機父母在這個國家不太存在。
有一個男生,到別個城市去唸了一年大學,暑假回家,發現他的房間已被母親改裝成書房,他的床被塞進地下室車庫。一個女生,前腳剛搬進大學宿舍,父母後腳就把同個城市裡的自家房子賣了,兩老搬到澳洲去頤養天年。一對姊弟,分別上了大學和技術學院之後,父母就駕船出港,四海遨遊去了。
年輕人有夢想,難道中年人就沒有?「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現在中年的這一代,當年曾經更叛逆:反越戰、反南非種族隔離、反美國核子潛艇到訪,親身經歷使他們明白,青春如烈火,壓制只能助長其勢。
兩代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自由與獨立不是沒有代價。
這樣長大的紐西蘭人,到了老年,也極為獨立。他們堅決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即使老伴已去,老人仍寧願自己獨居。政府也鼓勵他們儘量保持獨立,沒必要不用住進養老院。
教會團體、慈善機構及民間組織就結合起來,為高齡者提供居家服務:為輕度失智者送餐、為癱瘓者洗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清潔甚至種花蒔草。兒女縱然同住一城,也僅是例行探視。這個國家因此沒有快被壓垮的老媳婦,沒有肩挑重擔無可分勞的老女兒,倒是有很多已退休的老志工?
求個人獨立的社會,在傳統華人眼中或許嫌冷漠孤寂,但實質效果上,它比較合理而理性,也比較能寬容和尊重。

舉例說,一位台灣移民父親,發現自己已成年(而仍然住在家裡)的兒子竟然是個同志,痛哭流涕,哀嘆「祖上無德,家門不幸」;而在同一個城市裡,一位紐西蘭白人母親,卻正迎接大學剛畢業的兒子,和他的同志伴侶來家過聖誕節。看著兩個年輕人協力幫她整理花園,這母親歡喜地告訴別的客人,她「好像多了一個兒子」。
這樣長大的年輕人是比較成熟的工作者。當他們開始攀爬事業的階梯時,已經不是菜鳥。有這樣長期社會訓練的傳統,紐西蘭的企業主一向把獨立自主、熟悉職場紀律、工作經驗豐富視為員工的固有條件,近年來卻發現新進亞裔員工有時並非如此。
 一位十二歲移民來紐,現已大學畢業的台灣女孩,就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進了一家大公司,仍然像個嬌憨的小公主,工作倫理與工作技能兩缺。她的主管非常困惑,私下詢問別的年輕員工:「這台灣女孩是笨還是怎地?我們怎樣才能讓她明白,我們不是在做遊戲,我們有業績要達成?」
是啊,我們怎樣讓她,以及她的父母明白?
給在台灣的父母們,和更多在台灣的「青少年們」!!


===============================================================


讀後記:


    紐西蘭父母教育小孩的方式,以我們的國情及父母教育子女的文化而言,倒是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個人是非常讚同這種讓孩子適性發展,從小培養自我負責及懂得凡事一定得自己付出相當的代價,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報償,很值得推荐給所有為人父母者參考。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椿我兩個兒子打工的舊事:


    我兩個兒子在唸高中時,我和內子都忙於工作,所以一到寒暑假時我們都鼓勵孩子去打工,掙點零用錢。


    其實在這個處處佈滿打工陷阱的台北,我和內子還真有點不放心涉世未深的二個兒子出去打工,但我們很希望他們能在學生時代就能實際去體驗職場的歷練。


    大兒子上高中時,我跟內子和兒子商量到我們服務的學校打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忙整理一些文書資料,其實學校並沒有缺工讀生,所有的文書資料也都是我額外設計,讓兒子每天和我們一起打卡上下班,分配給他的工作是非常的多,幾乎讓他一刻也不得怠惰,否則工作就做不完。


我和內子事先拜託學校的會計,按照兒子上班的時間計算時薪,由我們事先將兒子的薪資額交給會計,再由學校代發給兒子,兒子也很高興付出勞力也得到相當的報償。而這段的打工,對他而言有著相當正面的影響,直到他上大學寒暑假始終沒有間斷打工(由他自己去應徵),我們都感覺得到孩子在待人接物及敬業精神上,一直不斷的成長,步入職場後很快就上手適應,如今他也已為人父了,希望他在工作上的執行力與家庭的經營,都能胸有成竹,兩全其美。


    小兒子比大兒子小兩歲,除了也到學校打工外,我和內子都希望他能夠去體驗較耗費體力的工作,我們到淡水的「溫州大餛飩」拜訪老闆,希望能讓小兒子到他那兒打工,老闆說他們不缺人,我們還是很誠懇的拜託老闆,把我們的用意告訴老闆,無論如何幫這個忙,至於打工的工資,我們會事先送到店裡,請老闆轉發即可,老闆答允,小兒子就在那兒端盤子、洗盤子、收工前的清潔工作也不能免,還得看客人的臉色,不管如何「搞怪」的客人也得陪笑臉,真的很辛苦,我和內子常常躲在附近偷偷看他,連我們都有點不捨…. 但這段的打工磨練,讓他知道要用功唸書,否則將來就得吃這種苦,現在他在華碩當工程師,工作相當忙碌,但他甘之如飴,因為比這個更苦的他早已嚐過了。


    這個他們打工我們付錢的祕密,我們一直沒有告訴他們。現在看起來當初我們沒有捨不得孩子去吃苦是個很正確的選擇。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個現代稱職的父母


     談到父母,我們上一代的父母可真是權威十足呀,說一誰也不敢說二,說黑沒人敢說白,孩子對父母,莫不恭恭敬敬,唯命是從。但是隨著時代潮流的演進,等到我們這一代也為人父母時,情勢變了,威權不再,我們卻要扮演「現代孝子」的角色,它的意思就是,「上要孝順年邁雙親的面色,下要看家中那兩、三隻小老虎的臉色」,我時常與朋友聚會聊天時,只要一提到家中那幾隻小老虎時,個個都直嘆「父母難為呀﹗父母難為」。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其實是現代父母最優先要做的功課,因為我們的父母並沒有教導我們有關這方面的事,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因為疏忽而造成親子關係不良的情形發生,我願提供一些會影響親子關係的事,也就是孩子平常討厭的事,來與各位一起分享:


(一) 嘮叨(碎碎唸)


(二) 窺視他個人私密的事物,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三) 動不動就翻老帳


(四) 拿他人的長處來與孩子短處做比較


(五) 常在外人面前不留情面,批評孩子的不是。


(六) 隨意批評他的同儕


(七) 肢體及言語暴力的管教方式。


(八) 過度約束,沒有給予孩子自主的時間。


(九) 大小眼(對其他兄弟姐妹有差別待遇)


()不相信孩子所言。


以上的小事情如果我們能夠避逸的話,相信親子間的衝突與不快就會減少一半了,接下來要談的就是,現代父母該怎麼做?


以下有幾個策略,願與各位分享:


 ()捐棄從前的舊觀念學習做現代的父母。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絕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的,但是因為社會快速變遷,子女的觀念與行為也隨著不斷的改變;以前的父母很好做,說黑的子女絕不敢說是白的,孩子都是唯命是從,但是現代的父母呢?親子的關係不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更可用挑戰連連來形容,所以現代的父母一定要拋開傳統舊有的「單向父母子女」關係的觀念,現代父母不但要做孩子的「父母」,也要做孩子的「導師」,更要做孩子的「好朋友」,也就是做一個全方位的「父母」,而這一切非得要透過不斷的學習不可,我們俗話說「活到學到老」,這對現代的父母而言是再貼切不過了。


 


 ()給孩子多一點關懷:


         傳統的父母總是認為做的好是孩子的義務,沒做好就是孩子的不對,比較少有去關心孩子沒有做好的原因。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時常做反思,除了孩子的功課以外,他的學校生活適應情形、學習的狀況、交友、人際關係、問題處理能力、挫折忍受度等等,都是我們父母的功課,必需主動的去關心孩子心中真的需求,如果我們給孩的關心度不夠的話,那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真正困難,做父母絕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懂得賞識孩子的長處:


         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有些人平常的言行,常讓人看起來是「一無是處」,其實那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行為,只要我們能夠細心去觀察,絕對可以找到他的長處,不管那個長處是大是小,我們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這個可能你認為是唯一的長處,如果你愈細心,你就會不斷的發現,你的孩子除了功課比不上很多別人的孩子外,他也有很多別人孩子所沒有的長處,只要我們能夠時時去賞識孩子的長處,孩子被賞識的事項愈多,他的正向行為便會愈多,負向行為便會愈來愈少,甚而過去一向不是很好的功課,也呈現漸入佳境的情形。原因何在?因為我們不斷的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賞識他的長處,與孩子共享喜悅,孩子的信心強度便會日益增長,一個有心信的孩子,才能勇於去挑戰困難,也才能愈挫愈勇。今天你就試著去找出你的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三個長處,試著與孩子共同分享,那才叫著天倫之樂。


         國內有一位姓黃的名建築師,從小喜歡畫建築圖,其他的功課,可以說是一塌糊塗,成績總是在班上最後,不管上什麼課,他就是埋頭劃他建築圖,學校的老師也對他頭痛不已,父母也束手無策,幾乎已是在課業上被宣佈放棄的學生。有天一位牧師看他手中拿著他畫的建築圖,便對他說:「你的圖劃得真好﹗這種圖恐怕只有大學生甚至研究所的才能劃得出來,而你卻劃得比他們更好,真是難得的人才」﹗孩子因為長期以來都是在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從來沒有人正眼看過他最喜愛的圖,受到牧師的賞識與鼓勵,讓他建立了信心,若干年後,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師。


 


 ()耐心陪著孩子成長,接納孩子的錯誤,支撐孩子的挫折。


        孩子的成長,一定是一路跌跌撞撞的,任何時刻都有賴父母協助,我們平日對孩子的愛與關懷,一定要勇於表達,讓孩子清楚感受,讓孩子知道家就是他最好的避風港,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撐,只要回到家中,投入父母的懷抱,天大的事都會有人陪他渡過。


        「犯錯是孩子的權力」,否則他就不叫孩子,我們平日當然儘量教導孩子不要去犯錯,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那有從不犯錯的孩子,別說孩子,就算我們大人好了,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從來都不犯錯嗎?如果不是,那就表示孩子犯錯也是正常的事,重要的是,孩子犯錯了,我們有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呢?如果我們能以接納與體諒的心為出發點來與孩子討論,提供正確的意見,協助及支持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從挫折中建立重建的勇氣,它的效果絕對比用打罵、諷刺、羞辱的方式要好得很多。


        孩子任何一種偏差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只因我們大人忽略了它形成的原因與過程,一但顯現時,通常都已是既成的事實了,也就是「結果」了,其實,此時的孩子,自已也很徬徨,也很想回頭,但是總是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撐來陪他往回走,此時扮演關鍵力量的就是家人,所以說在充滿關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他變壞也難,縱使出了差池,導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奇美公司的董事長許文龍,他是台南人,從小便很聰明,卻是一個十足的調皮搗蛋鬼,不喜讀書,功課一無是處,初中混畢業後,考高中連考三年均沒考上,後來還是他的父母運用人情,把他弄進「台南高工補校」就讀,第一學期結束後,許文龍把成績單拿給母親看,他母親見成績單上寫的名次是第20名,心中非常高興,便讚美許文龍,能考到中間名次已是很不容易了,許文龍且對他母親說「阿母,沒那麼好啦﹗其實我們班上一共只有20位同學啦」,許媽媽聽了之後,不但沒有因為兒子讀最後一名而責備他,反而對許文龍說:「那也不錯呀﹗起碼你也耐心的把一學期唸完了,希望你能加油」。


        到了第二學期結束許文龍再把成績單拿給他母親,他得到的是第19名,許媽媽很高興的讚許兒子不簡單,這一學期進步了一名,許文龍不太好意思的對他母親說:「阿母﹗不是我進步一名啦﹗是這學期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休學了」,許媽媽一聽,也沒生氣也沒失望,反而鼓勵許文龍說:「雖然這學期還是最後一名,但是沒有留級,沒有休學就是件不簡單的事」。


        許文龍就是有這麼一位能接納他年少輕狂的母親,陪他渡過那段青澀的尷尬期,後來,他在商場飛黃騰達,成為大企業家,為國人製造了多少就業機會


    


()多鼓勵少責難,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


        孩子的成長過程,各個層面的教導是一定要做的,如果想保有孩子受教的成果,則有賴父母長期給予持續的肯定與鼓勵,耐心陪孩子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又多變的,絕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在挫折中成長的。


        給孩子適時適當的鼓勵,很多父母似乎仍嫌不足,總覺得把事情做好,本來就是孩子本分,因此大都會忽略適時給予精神或實質的鼓勵,而錯失了更上層樓的時機。


        經常受到正向鼓勵的孩子,一定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開發其潛能、展現他的優點,缺點自然便會減少


        所以孩子一旦有點好的表現,一定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如果能夠經常在外人面前誇讚孩子好的表現,這種正向增強的激勵,將會是孩子下次做得更好的催化劑,相對的他的負向行為便會逐漸的遞減。


        孩子如果有偏差的言行,當你要糾正他時,應儘量的避免有第三者在(包含父母),以體諒的心,動之以情,耐心規勸,且要不時的讚賞他曾有過的好表現,並能讓孩子感受,父母仍是對他充滿信心的,鼓勵孩子勇於改正自己的偏差言行,從統計數字顯示,常受鼓勵的孩子,其正向行為會很明顯的遞增,而負向行為自然就會逐漸的遞減,因此,時常給孩子掌聲,是一帖非常有用的方子。


()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休閒習慣:


         現在的時代可說是五光十彩,外面不良的誘因很多,尤其到了假日,更是做父母最擔心的時刻,再看看新聞媒體天天都是在報導,青少年的飆車、偷竊、搶劫、吸毒、加入黑幫、援交等事件,不絕於耳,真叫做父母的坐立難安,怎麼辦?


     1.孩子要從小養成正確而健康的休閒習慣,父母親要能夠陪在他身旁,親子一起分享喜樂。


     2.多鼓勵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不論學校、政府、社教、宗教、慈善機構等所辦理之活動,均是提供孩子正當休閒的活動,都是每位父母可以運用的資源。


 ()堅持與多給自己掌聲


        有很多人一定會覺得,真倒楣,為什麼要身為現代的父母呢?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父母難為」,但是他不也是給了我們思考學習的機會嗎?各位朋友,請你切記,今天我們的一切言行做為,都將是我們孩子的鏡子,你的辛勞絕不會白費的,何況「肥水並未落入外人田」,而孩子的成長,是條漫長的路,因此,我們雖然下了很多苦心,絕對很難馬上便得到圓滿的結果,這就是的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囉,身為一個現代父母者,遭受到挫折、難受都是難免,誰叫他是我們的兒女?所謂「頭洗下去,不理也不行」了,所以父母也需要支撐,也需要鼓勵,期待所有的父母,除了能多給孩子掌聲外,夫妻間也要相互的鼓勵,更要時常給自己掌聲,一般人時常給別人掌聲,但往往忘了給自己掌聲,鼓勵自己,讓我們更有信心協助孩子、陪著孩子長大成人。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孩子就是我們的縮影,今天我們如何栽,來日我們就怎麼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它是顛撲不破的道理」,祝福普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家庭和樂,福運滿滿。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給兒女的備忘錄-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我兒:


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


      說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裏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


      以為你的成長省下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


     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


     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


     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


     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


     上最愛的一切 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生命是短暫的


 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


 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


 不如早點享受。近年來,爸爸發覺自己的健康每下愈況,媽媽


 狀況也不是很好,為了這個家,我們以健康換取你(妳)們眼


 前所看到的財富及你們的成長,我與媽咪非常的自豪,真的;


 我們以妳們為榮。


()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


 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


 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


 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


 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


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  


 ()我不會要求你們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


     半輩子


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開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


責。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


     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我和媽媽奮鬥了數十年,才有目前的積蓄-這證明人要發達,


     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達成:世界上並沒有白吃的午餐。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


 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最讓我放心不下的


     大姐的婚姻尚未有美好歸宿,期盼能早日找個好郎君。


 


       你們的爸爸  留


=========================================================


後記:


這是我的好友曾正實先生,寫給他兒女的一封信(備忘錄),寫得真是好,我看了後很感動,他真是位有智慧的父親,這封所謂的備忘錄,我覺得可以做為所有父母給兒女的一封具有實用價值的信函;經徵得曾大哥的同意,讓我把這po在部落格中和所有的好友分享,謝謝大哥。


曾大哥目前是北投極負盛名的「私立聖德幼教機構」負責人,夫妻倆長年從事幼年教育工作,在幼年教育上有其獨到的見解與作為,對於未來國家主人翁的教育,盡心盡力成效卓著,樹立了極佳的口碑,是位我很尊敬的教育家。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從一位朋友口中得知,一位多年未見的老鄰居,因為溺愛其獨生子,散盡了家財,二棟房子被法院拍賣,連夫婿退休的18趴定存也全部提領一空,覺得很不可思議....


    回想這位老鄰居,當年嫁給了一位前景看好的優秀軍官,其夫婿在軍中的官途一路順遂,也晉升了將級軍官,生活當然是過得優渥又愜意,常在台北球場看到他們夫婦倆和一些高官與官夫人打高爾夫球,太太也是婦女會的成員,經常參與婦女會的一些活動,著實是令人羨慕,同時也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感覺是活在不同時空中,所以這些年除了偶偶在老家碰面外,平日也沒有來往。


    老鄰居夫婦倆就只生一個「寶貝兒子」,當然自小就把兒子捧在手掌心上養育,夫婦倆又是高收入的雙薪家庭,所以對小孩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小孩自小就是吃好的、用好的、還凡事父母代其勞,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成長,倒也平安順利。上了國中後孩子的生活圈擴大了,同儕的互動增加,因為物質需求有求必應,很快就成了同儕的小領袖,在同儕的影響下,開始沉迷吃喝玩樂,導致功課一落千丈,且經常闖禍,成了學校師長的頭痛人物,每次闖禍都是由父母出面擺平,但基於就只有這麼一個小孩,所以總是捨不得說,捨不得罵...就這樣孩子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混了個五專文憑。


   服完兵役回來,因為沒有任何專長,又眼高手低,找事一再碰壁,最後對父母劃了一個大餅,要求出資做生意,讓父母親相信他是個做大生意的料,父母基於望子成龍的愛,便把畢生的積蓄拿出來投資,殷殷期盼兒子出人頭地揚眉吐氣那天的到來。拒料,商場如戰場,年輕沒有任何職場磨練,更沒有從事經商經驗的他,一頭裁進了競爭激烈的生意場,現實的商場與原來的想像有非常大的落差,大筆的資金很快就賠光了...為了維持公司的營運,只得再向父母求援,父母始終覺得孩子一定可以在商場上出人頭地,當然會全力的支持,錢不夠向親朋週轉。就這樣短短幾年中,一再的投入資金,但是那個無底洞卻是愈來愈大,最後把畢生努力在台北買的兩棟房子也拿去銀行貸款來填補,不夠時二棟房子又拿去向民間貸二胎,甚至把年息18%的退休金也提領出來,最後,房子貸款繳不出來,被法院拍賣,兩老落得最後遮風避雨的處所都沒有了,只得搬回老家與母親同住,昔日的意氣風發不在,換來的是滿面的愁容與落魄。直到今天兩夫妻猶不死心,仍堅信他們的「寶貝兒子」一定會成功出人頭地,還在為兒子的成功不斷的向親友借貸,親友避之唯恐不及....叫人不勝噓唏。


   「愛小孩」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天職,但愛一定要有方法與限度,盲目的愛就是「溺愛」,這也是所有父母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有些父母卻是「當局者迷」,給了孩子錯誤的價值觀,孩子從小就驕寵壞了,當然日後難有所成,甚而一事無成,也不讓人意外。


    對孩子適當的嚴格是一種慈悲,生個孩子是件輕而易舉之事,而「教養孩子」確是門學問,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能給孩子適度的愛與教育。其實父母最大的職責,不是留下金山銀山給下一代,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適時給予生活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在社會中與人競爭的條件」與「懂得()生活的能力」。教育孩子從小凡事都得自己負責,成功固然愉悅收割,失敗也得自承後果。因為溺愛對孩子不但不是件好事,反而適足以害之。


   退休的朋友們!幫助孩子的創業當然是身為父母義不容辭的事,但也得要有「量力而為」的大前提,決不可把後半輩子的老本都投了進去,最後落得流落街頭,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南部某許姓議長已婚的兒子,懷疑其在酒店
上班的女友劈腿,盛怒之下不但對其女友以暴力相向,更進而砸店洩
恨,警察到場處理時,還理直氣壯的向警察嗆聲:「我是議長的兒子」!
態度蠻橫氣勢凌人,心中感概萬千,事實上該許姓議長,多年前也是掃
黑的對象,後以從政漂白。
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會決定子女將來的高度,不當的溺愛很容易
把孩子推向萬刼不復的境界,「溺愛」就是俗語所言「愛他適足以害
他」的最佳寫照。
   前些日也在電視上看到,一位父親因為自己的小孩與另位小孩有
了一些不愉快,竟憤而以手握住對方小孩的頸子將他提的高高的,再
出言教訓,給自己的小孩做了一次最壞的示範。34年級的我們
這是傳統農業時代成長的最後一代,回想當年的父母,雖然整天忙於
農事,很少有時間陪小孩,我們這一代的成長都是和兄弟姐妹及鄰居
同儕一起渡過的,父母對我們做錯事從來沒有心軟放過,孩子發生
磨擦,甚而大打出手,每家的父母都是趕緊把自家的小孩帶回教訓,
從沒看過那位父母是護短自己的小孩,而去指責別家小孩的;小時候
常感覺委曲,但卻也讓我們的成長過程,學會了忍耐與寬容。
    這讓我想起前些日子鬧得沸沸騰騰,名人陳姓藝人的兒子在校園
內混組頭,暴力討債及黑吃黑的社會新聞,被法官裁定收押,陳姓夫
婦不斷透過媒體及有力人士,高聲喊冤,口口聲聲他的孩子是多麼的
乖,純屬被壞同學帶壞及陷害,高聲向法官喊話,看在曾從事訓導工
作二十幾年的我直搖頭。其實陳姓學生過去就曾經有過與人發生衝
突,他的父親就是透過國內某大幫派的大哥為兒子擺平的紀錄,養成
孩子有恃無恐的習慣,考取某高中後旋即在校園內當起組頭,廣招同
學簽睹,甚而有逼迫同學簽睹的情事。陳生平日身穿名牌,上下學以
計程車代步,在某高中幾乎無人不知,簽賭與混幫派在某高中也曾被
查獲處理,但是校方還沒有來得及結案做出懲處,陳生的母親早已找
來立法委員,頻對學校施壓,脅迫學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校懼
於立法委員的淫威,只得低調處理,最後包括陳生在內的一夥學生,
全都沒有受到任何處分,整個事件就如此不了了之。
    陳生這次因案被栽定收押,後來也獲得了交保,還好有另一所學
校願意收容他,讓他能繼續在學校就讀,大家都拭目以待,陳生的改
過自新,我的看法是,除非他的父母能改變愛孩子的方式,凡事不再
為兒子撐腰,以「關愛」來取代他的「溺愛」,否則我是不看好這次
的教訓,真的能讓他的價值觀做180度的改變,進而改變他的言行舉
止。
   談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一位了不起又不一樣的母親,就是音樂天
才也是歌唱界的天王周杰倫的母親葉惠美。多年前在網路上就流傳了
一篇有關周杰倫的母親如何陪伴周杰倫成長的感人故事:
周杰倫出生於1979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
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
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
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背著杰倫的爸爸把家中全部的積蓄
為杰倫買了一架好鋼琴,並請了一位很好的鋼琴老師來教導杰倫。
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
美的曲調迷住了,回來告訴母親他的感覺,母親二話不說沒和丈夫商
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因無法再共同生活,終於離婚,杰倫跟著
母親生活。
周杰倫雖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
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母子正坐困
愁城時,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母親帶著杰倫報考,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被錄取了。
杰倫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又拉得一手好大提琴,而且喜愛籃球運
動,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
象。但是,周杰倫也許因為父母的離異,造成他心理的壓力,平日除
了在球場上及彈奏樂器時,尚可看到他臉部稍有表情外,其他的時間
都是酷酷的,不太開口說話,也少與人互動,幾乎是處於自閉的狀態。
在課業成績方面,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
部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
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但她
就是確定兒子在音樂領堿上,是有與眾不同的天份,她認為杰倫今天
的冷漠與叛逆,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
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
不」:「 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高中畢業,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葉惠美多方
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
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
僵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
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在母愛悉心的
呵護下,杰倫的病情稍緩解一些後,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端盤工的他
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
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
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
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
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
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
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因不能理
解他的曲風,無法精準的表達原意,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
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並不因為杰倫挫折而氣餒,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當時
的名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毛遂自荐拿給他看。吳宗
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
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
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
「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
幫同事們買便當,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
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
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
的披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
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
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一次,周杰倫又拿
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
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
住流了出來。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
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
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
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
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
乾淨。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
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
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
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
一眼就拒絕。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
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
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
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
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
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
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
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公司對這張唱片沒
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然而《杰倫》專輯出世後,
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杰倫》一舉
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
大獎。《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大的跌破
眼鏡,紛紛詢問是哪兒冒出來的周杰倫?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
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
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
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他將
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
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
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葉惠美退休後,周杰倫總擔心媽媽寂寞,只要在台灣,他都回家同媽
媽住在一起。週末時,他會約上媽媽一起去看午夜場的電影,媽媽喜
歡看經典片,周杰倫就陪著看,而周杰倫喜歡看的前衛片,葉惠美也
陪著兒子看,幸福的暖流縈繞在母子心間。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就叫
《葉惠美》,這是兒子獻給母親的禮物。
這是真實的故事,或許您不喜歡周杰倫,但是,關於他的事蹟明白的
展現出一個母親的愛與堅持,讓周杰倫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成為萬
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的天王巨星,但對一位一路相陪相助始終
如一的母親葉惠美而言,她說她只扮演一位母親而已,就是因為她給
予了杰倫似海深情,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媽媽用無怨無悔又溫
暖的愛,與超強的臂膀支撐著他。杰倫終於沒有辜負母親的「慧眼識
英雄」。
杰倫並沒有因為大的成就,就變得驕縱起來,仍然保持著他一貫的平
易近人,不一樣的母親,果然造就了不一樣的子女,周杰倫對母親的
一路相陪與支持,始終銘記在心,所以他常對人說,「只要媽媽高興,
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後記: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子女,這是不容置疑的。
當父母很容易,但要當一位稱職的父母郤不是件易事。

周杰倫的歌我一首也不會唱,但時下的年青人(當然包含我的孩子)


卻曲曲都能朗朗上口,有今天的成就,他母親這種堅韌始終如一的母


愛,當然是最大的功臣,杰倫的母親 葉美惠 女士愛的教育,令我動容,


值得大聲喝采,也是普天下的父母親應學習效法的對象,少一些只懂


愛的父母,多一些像杰倫媽媽的父母,人性就會高貴,社會就能祥和,


大家一起努力吧!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和鄰居聊天,談到讀高中的孩子不聽話,早晨不起床,每天一叫再叫還是經常遲到曠課,每學期總是在退學邊緣徘徊,打也沒用罵也沒用,深怕那天會被學校退學,每日惶恐過日子。經與深談得知,小孩的爸爸對孩子的管教非常的嚴格,從小只要犯錯必會受到責打,自小學至國中一路也算聽話,那知上了高中之後,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順從父母的意見,打罵的老法子,似乎也失去了效用,現在父子只要一見面,講沒三句話必定吵了起來,所以孩子開始晚回家,下午430分放學,回到家總是深夜11點了,做家長的心中透著無奈,開始有了管不了,隨他去的念頭。


鄰居的問題,其實我家也曾經有過,我家三月份才結婚的大兒子小偉,自國中開始就是喜歡睡懶覺,還好他就讀的新民國中、復興高中都在北投,所以我每天早晨7點鐘前便送他到校門口,所以沒有遲到的問題。


高中畢業考上文化大學,大學是學分制,不必每天一早到校,有課才到學校,我們也沒有辦法再送他到學校,這愛睡的老毛病開始困擾著我們,我和內子在同一個學校上班,小偉的課表需帶在身邊,每天都得打電話回家,看看他出門上學沒?但十次總有個七、八次還在睡覺,叫起床後,過十分鐘還得再打一次電話,確定是否已起床,但十次仍有個五、六次是還沒起床的....上學日我和內子總是擔心著這件事。


大一上學期結束,學校寄成績單到家裡來,全學期21個學分,竟有9個學分不及格,差點死當,我們正想找機會和兒子談談的時候,小偉主動找我們談,很嚴肅的告訴我們讀這個科系〈化學系〉他沒興趣要休學重考,我和內子嚇了一跳,但我們並沒有當場發脾氣,反而心平氣和的和兒子討論,我告訴兒子:「一個人要長期忍受做不喜歡的事,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是否繼續唸下去,我們最後都會尊重你的決定,只是,我們覺得一個人做事一定得要能有段落的責任,我們希望你能夠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試試辛苦點把下學期唸完,如果你依舊認為沒有興趣,只要你告訴爸爸一聲,爸爸會主動到你們學校幫你辦理休學手續」。最後,我們達成了協議。


大一下學期,兒子繼續就讀,我們算暫時放下一顆大石頭,但是內子依舊需照兒子的課表「Morning Call......時間也很快,一學期又結束了,學校寄來的成績單又有九個學分不及格,我和內子每天都「銼著等」兒子來告訴我們他想休學的事,日子很難挨....。好不容易七月份過了,八月中旬兒子突然拿繳費三聯單給我們,請我們幫他繳2年級上學期的學費....等兒子離開後,這一刻那壓抑了二個月的心情,就像潰堤般,內子淚流滿面,總算不用再擔心了。


升上二年級時,因為每天從淡水騎機車到陽明山,路途遙遠,兒子請求在學校附近租屋,我和內子特別開車,從淡水到陽明山的兩條路,(經北投及經仰德大道到陽明山),實地走了一遍,結論是「太遠又不安全」,於是決定讓他在陽明山租屋,但親子間事先也有了一個明確的約定,我們答應他賃居,兒子則要自己管理自己,注意安全,生活維持正常。就這樣兒子在陽明山租屋而居,假日才回家。課餘時間還在陽明山的中油加油站打工,賺零用錢,這是個好的開始。


二年級、三年級兒子就不再叫我們擔心,學校寄來的成績也都All Pass,我們慶幸兒子長大了,四年級上學期結束放寒假,兒子告訴我們他一年級18down掉的學分,他都已經補修完畢了,我和內子都齊聲高呼:「兒子!我們以你為榮」。


四年級畢業前,學校規定做一個畢業專題,題目是:「我的成長之路」,兒子用錄音機專訪母親,由母親親口敘述兒子的成長歷程,結束前兒子對著母親講了一段感人的感謝詞,並深深擁抱母親:「謝謝媽媽!我會永遠愛您!」母子相擁而泣。對一個堅持用愛感化孩子的母親而言,有什麼東西比這一刻更有價值的,有什麼比這一幕更令人動容。


八月份淡江大學寄來兒子研究所的錄取通知,兒子順利的上了研究所,我和內子知道,孩子獨立了,不會再讓我們擔心了....真好!


小偉結婚了,有了他自己的家庭,相信他也會很用心的去經營他的家庭,將來當他升格當父親時,也一定能夠用愛去養育他的孩子,這幾年看他在工作崗位上競競業業,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我們以他為榮。


鄰居分享了我的親身體驗,覺得他現在可能已經太晚了,我鼓勵他只要用心開始,永遠沒有太晚的問題,希望他能堅持用同理的滿滿愛心,注入在他兒子身上,讓兒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祈禱他的兒子能夠在愛的感化下,有所轉變,祝福他們全家。



下圖右1為我們的女婿、右2為小兒小偉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負面言語是把利刃

 

我的出生、成長都是在威權、父權高漲的時代,這是當年的農業社會普遍的現象,父母大都是目不識丁,鎮日為了生活,早出晚歸,風雨也得幹活,三餐能繼,得以溫飽就已不容易了,那還有時間去慢工出細活的矯治子女的偏差言行,於是打與罵就成了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附身幽靈,揮之不去,縱是心靈嚴重受創,也無法跳脫這個枷鎖,只有選擇默默忍耐著,祈禱著自己「快快長大」,早日有我們自己的一片天,當我自己成家立業後,為人父為人師,我就會常常以自己過去不快的經驗來惕勵自己,對自己的家人與學生,採取相對寬容的態度,不用羞辱、不堪的言詞去對待我的家人與學生,多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綜是錯誤的事,也願意平心靜氣的共同面對,讓孩子用最少的代價與時間,去獲得正面的結果,雖然做得並不夠好,但是這讓我肯定一件事,「正面的面對與鼓勵,絕對要比負面的指責與羞辱,好上千百倍」。

    最近看了一篇「負面言語知多少」的文章,文中道出了一般父母或師長,平日在愛深責切的心理中,總會有很多負面的言詞脫口而出,不經意的就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創傷,長期而下,少數夠堅強的就勉強熬過去了,大多數在這種充滿負面言語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無法有效解決來自父母的壓力,大多會採取退縮而不敢勇敢面對,最後父母的負面言語一一靈驗了:

*你罵孩子笨,孩子最後就變笨了。

*你罵孩子沒出息,最後孩子真的就沒出息了。

*你罵孩子不如誰,他這一輩真的就不如誰。

*你用暴力來教育小孩,他將來肯定也會用暴力來解決事情,

*你罵他不知廉恥,將來他定做出讓你丟臉的事來,

.........好多好多平日我們不經意的負面言語,都會像一把利刃直插在孩子的心中。

真是值得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我們,去慢慢咀嚼品嚐,靜靜的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負面的言語,是否也是經常不經意的脫口而出?我們有沒有時常給予孩子們適時的鼓勵與正確協助?孩子與學生的人格發展,正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們是否能快樂成長,端賴我們扮演的是那一種父母或師長的角色,切記一件事,父母或師長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很有可能成為影響孩子未來成敗的關鍵,更莫忘了與孩子共享歡笑與淚水,給孩子一個正面而積極的成長情境,長大後的他們自會用正面而極積的態度去面對他的人生,願與大家共勉。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父母子女的緣份就只這輩子


這是篇網路流傳的文章,好友寄給了我,看了之後心中產生了一股「似曾相識」的漣漪,覺得是篇所有父母都值得一看的文章,特轉貼與大家分享: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真誠推荐,感動心靈!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子女、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 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 幼稚園 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


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


「不必追」。


 


讀後記:


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女兒出嫁已近十年,二個兒子也在去年年底自己買房子,各自獨立居住,


三個小孩一個一個相繼離家。


想到二個兒子搬出去獨立的初期,整個家突然變得空洞起來....


在樓下再也聽不到樓板有他們的腳步聲了,


除了我和內子外,屋內靜得連呼吸都聽得到,


我因為心理早已有了準備,所以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倒是疼愛子女有加的內子,歷經了一段不適應的磨煉,至今才漸漸習慣了。


所幸三個小孩的住處都離我們不遠,隨時都可以去看他們,


而三個小孩都各忙各的工作,也都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我們也就放心了。


做父母的也知道孩子大了,想要他們晨昏定省,是件愈來愈不容易的事,


只要能夠在不忙時打個電話回來,和父母聊幾句,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也是功成身退後的父母僅有的期待了,


感謝上蒼對我們的好,三個小孩都還能沒事回來看看我們,也能常常打電話回來。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想氣死我呀?我整天辛苦為了你,你就這樣報答我呀!.....」。每天都會從隔著巷子對面五樓,傳來一位歇斯底里女子的叫罵聲,罵聲幾近是尖叫程度,而且就像機關槍般,沒有停歇的連續罵一、兩小時,而且沒有一定的時段,從一早6點鐘到晚上十一點,隨時都有可能聽到罵聲。每次我和內子聽到對面的媽媽開始罵小孩時,總是會對被罵的孩子,燃起一股同情之心。


住在我家對面五樓的男主人,是某家銀行的職員,女主人則是在某專科學校擔任教職。男主人一看就知道是個忠厚老實的好人。他也是喜歡「拈花惹草」一族,在他家頂樓也種植了好多花花草草,因為有相同的嗜好,所以我們經常在頂樓,隔著巷子會見到面,彼此打招呼,偶會聊一下天,知道他只有一位獨生女兒,目前就讀國中一年級。


某日在巷子口遇到對面先生帶著女兒返家,我特別注意打量這位每天被痛罵的小女生,長得白白淨淨的,氣質蠻不錯,從表情看得出,也是位文靜的「小女生」,依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經驗,像這樣的「恬靜可愛的小女生」,該是老師喜愛的好學生,怎會每天都被罵得體無完膚呢?一時心中燃起了「同情」之心。


我無法得知這位媽媽每天罵小孩的原因,但是我堅信這位媽媽如此歇斯底里不顧孩子尊嚴的漫罵,絕對是不適宜的。我一向認為「犯錯是孩子的權力」,否則他就不叫孩子,而大人扮演的角色則是,如何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到正確的經驗,讓同樣的錯誤不再發生,而「正面鼓勵」一定是引導孩子走出錯誤的最佳利器,因為我堅信「鼓勵可以讓孩子懂得奮發與得到自信」,負面的責罵一定是適得其反的。


從教育心理來看,如果你的孩子功課不太理想時,每天都罵你的孩子「笨」,通常大部份孩子的功課會愈來愈差,真是會變得愈來愈笨,如果我們用較正面的鼓勵方式,和孩子做良性的討論,幫孩子找出改善的方法,相信孩子的努力是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就,能這樣在孩子背後推送著孩子,孩子就會一步一腳印的往上爬昇,有一天他的成就一定會超過原來的估計。


有一年在一次的研習會中,聽到授課教授講了一個大企業家「許文龍」的故事,覺得很值得我們做父母與師長省思的:


許文龍小時候很聰明,做什麼事都手腳利落,但不愛唸書,小學畢業後考不上初中,他母親雖是個非常傳統的女子,但是她卻堅信孩子一定要多唸點書,將來才會有較好的出路,於是就四處奔走,利用關係把許文龍送進了「台南高工」初級部夜間部就讀。上學的第一天,媽媽對他說:「你是最棒的,一定可以讀得很好,要加油哦」!


第一學期結束,許文龍拿了成績單回家,


媽媽問他:第幾名呀!


許文龍說:20名。


媽媽高興的說:好棒呀!你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呢?


許文龍說:20個。


媽媽聽後不慌不忙的說:那也很了不起呀!至少有很多人還不敢上學讀書


                      呢!


第二學期結束,許文龍照例拿了成績單回家:


媽媽問:這次第幾名呀?


許文龍說:第19名。


媽媽很高興的說:太好了進步一名了!


許文龍說:這學期我們有一個同學被開除了。


媽媽依舊很高興的說:那也不錯呀!至少你能夠有耐心的把一年讀完了,也沒有被開除或留級,這就很不容易了,要繼續加油哦。


當年許文龍雖不喜歡讀書,但對音樂且是情有獨鐘,整天都在把玩樂器,大人們都持反對態度,唯獨媽媽每次聽到兒子彈奏樂器時,總不忘讚美他幾句,並常對許文龍說:「你彈的歌是我聽過最好聽的,你真了不起,但是要成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一定要有好的學歷,別忘了還是要好好唸書哦」!


就是這樣一位母親的鼓勵,讓許文龍往後收起了玩心,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一位照顧無數員工的大企業家,對國家社會有了很大的貢獻。


 


朋友們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子,你就得有耐心的去鼓勵他往那個方向努力,並一路相陪,就像農夫種植作物,「想要怎麼收成,就得怎麼裁種」。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的基本生活教育要從小開始奠基,我們生活習慣的養成,是由外而內的,開始一定是設立一個規範,然後使用一些外力讓一無所知的孩子就範,過程中一定會遭到孩子的抵制,但是做父母的我們一定不能心軟而給予赦免,但也不能用過於強硬的手段去持續要求,那可能會造成小孩,在你面前應付你,背後又是另一種光景。好的生活教育最佳的奠基期是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因為此時的孩子尚不懂得記恨,又對父母仍極度的依賴。


    要經常教導孩子正確的社交活動,當孩子在家裡或在外面與別人互動時,要注意多鼓勵他主動與別人做正向的互動,只要有好的表現要適時地給予適當的獎勵,孩子將來才不致性格孤僻、過份內向,產生團體生活適應不良的情形,導致人際關係不佳。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個好的方法,學校會幫你訓練孩子的生活知能與擴展人際關係的能力,回到家裡只要多給予增強,孩子的言行必能持續地往正向發展。


        一個太能幹事凡事代勞的父母,通常會教育出生活適應不良的下一代,生活上學習事項,千萬不要為其代勞,縱是孩子做得並不熟練,我們也只能站在教導協助的位置,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孩子從小具備了基本的生活知能,永遠都會是他人生過程中的正向動力,多去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多去感覺孩子未來的真正的需求(生活知能需求,非物質需求),從小一點一滴的灌溉,讓他的根基茁壯,將來自必枝葉茂密。孩子的生活教育,可以慢慢的訂下一些他們可以輕易做到的生活常規,多用正向手段引導他們去完成,採漸進式的教育,必能得到效果。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每個人都會站在相同的位置去看兒女的成長,我們必需在孩子的生命過程中的關鍵處留下一些正確的記號,教導孩子懂得生活及指引他們正確的人生方向,讓孩子的生命過程中,當他回頭望的那一天,不致有所遺憾。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經---

               再富也要窮孩子

                                               李忠和 2008.12.12

友人寄來的一篇文章,很值得所有的父母省思。靜下心來想想現在的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麼?是在愛他們還是在害他們?有這麼一說:「一個超能幹事事代勞的父母,必會養出什麼都不會的孩子」。特將文章轉載供大家參考: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但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自升為人父之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但幾年下來,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佈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兒子的'匿名信'之後,才又深感無論如何都得貫徹這個理念。
 這封信很有轉述的價值,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唯一一個大學生後,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字跡通篇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大學畢業時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超音波做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 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四胞胎?我執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而顧不了質。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

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 
       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闆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或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不一定能參與……。 
 

後記:
    每個人一生下來,他的個性就已定下來了,這是屬天生的,而往後的人格是在父母親的教導下形成他以後的品性,這是屬於後天的,而長大後會隨著自己的交友狀況,來決定他一輩子命運之好壞形成,所以奉勸各位,人生苦短,好好規劃自己的命運吧……在我們的生命中孩子只是曾經與我們一起生活的過客,時間一到就會離開我們繼續他們的另一段旅程,我們哺育他們的同時,決不忘記給予適度的嚴格,其實是我們為他們蓄備未來的競爭能力,是我們給他們的另一種慈悲。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父母經----                                                                          
  •                            接納孩子的錯誤支撐孩子的挫折
  •                                                   李忠和   2008.11.17

                孩子的成長,一定是一路跌跌撞撞的,任何時刻都有賴父母協助,我們平日對孩子的愛與關懷,一定要勇於表達,讓孩子清楚感受,讓孩子知道家就是他最好的避風港,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撐,只要回到家中,投入父母的懷抱,天大的事都會有人陪他渡過。

        「犯錯是孩子的權力」,否則他就不叫孩子,我們平日當然儘量教導孩子不要去犯錯,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那有從不犯錯的孩子,別說孩子,在座的各位,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從來都不犯錯嗎?如果不是,那就表示孩子犯錯也是正常的事,重要的是,孩子犯錯了,我們有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呢?如果我們能以接納與體諒的心為出發點來與孩子討論,提供正確的意見,協助及支持孩子從挫折中獲重建的勇氣,它的效果絕對比用打罵、諷刺、羞辱的方式要好上千百倍。

        孩子任何一種偏差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只因我們大人忽略了它形成的原因與過程,偏差行為一旦顯現時,通常都已是既成的事實了,也就是「結果」行為了,其實,此時的孩子,自已也很徬徨,也很想回頭,但是總是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來陪他渡過這波惡浪,在這關鍵時刻最能扮演關鍵力量的就是家人,所以說在充滿關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他變壞也難,縱使出了差池,導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總之耐心陪著孩子成長,接納孩子的錯誤,支撐孩子的挫折,是現代父母責無旁貸的事,願天下的父母一起努力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經---                                   

你知道那些事情最易影響親子關係嗎?

                                                                        李忠和  2008.12.09

    日前與朋友聊天談及孩子管教問題時,他家中有二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總覺得孩子與他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經與他交換對小孩的管教經驗時,發現他還是沿用了他的父母對他的管教方式來與現在的孩子互動,當然是行不通的,我把我自己的也許是不夠成熟的經驗提供給他參考,也願在此與大家分享並就教於大家。我的不成熟的經驗告訴我孩子最討厭父母針對他做的事至少應該有下列10點:

   (一)嘮叨(碎碎唸)

 (二)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期待有他自己的空間,做父母的應該儘量要讓其保有隱私的空間,如電話、書包、  房間、抽屜、日記等等;如確有必要,也要小心行事,千萬不可讓孩子知道。

 (三)翻老帳

        小孩犯錯是正常的事,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把範圍擴大,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有事,總是喜歡把過去孩子的陳年舊事,如數家珍般的拿出來數落孩子,要知道,這樣子,不但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只要一犯錯便永無翻身之日,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便會漸行漸遠。

(四)他人做比較

        許多父母為了求好心切,在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總是喜歡拿孩子的兄弟姊妹或別人的孩子來與其做比較,其實這是一件極具殺傷力的手段,例如:「你看看姐姐從來也不用人管,什麼事都做得好好的,再看看隔壁的小華,功課有多好,多乖巧,你呢?你為什麼就不知道學學人家,不要讓我一天到晚操心好不好?」這些話聽起來,好像也沒錯,但是無形中,你已將你的孩子推入「我是一無是處的廢物」中了,孩子可能因此變成自暴自棄。

(五)不留情面

        大人要面子,小孩也一樣,尤其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更在意所謂的「尊嚴」,做父母千萬不可在外人面前數落孩子,讓孩子抬不起頭來,尊嚴受損有可能引發他去做一些也讓父母抬不起頭的事。

(六)批評他的同儕

        同儕是青少年的人際中心,做父母的應儘量避免直接去評批孩子的同儕,如:「看你交那個什麼朋友,我看遲早他會把你帶壞的」...等類似的言語。

(七)肢體及言語暴力

        我們成長的年代,打罵是一種普遍而又被接受的教育方式之一,但隨著時代的轉變,打罵已成為一種最沒有效果而又對孩子人格有長期負面影響的教育方式,肢體的暴力使孩子身心受創,言語的暴力,使孩子心靈蒙上無法磨滅的陰影。

(八)過度約束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生活空間擴大,與同儕互動的機會也加多,適度的給予一些空間,乃是必需的,應以鼓勵的態度來看待,隨時貫輸正確的休閒觀念,協助孩子學會規劃適當的社交活動。

(九)差別待遇

        家中如果二個以上小孩,有些父母時常會有偏愛某一位的情況,同樣的一件事,老大做了,可能輕描淡寫的一笑置之,老二做了便得吃了一頓排頭,這種二分法的殺傷力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十)無法以身做則(大人可以做,小孩不行)

        上一代的父母,均享有崇高的地位,不管他們的言行對與錯,做子女的只能「有耳無嘴」聽從父母一切教誨的份,但是隨著多元開放時代來臨,做父母的也要隨著潮流調整管教方式,而最好的管教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如此才能在子女心目中建立起崇高地位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經---

鼓勵中成長的孩懂得上進

                                            李忠和  2008.12.07

    打開報紙,轉開電視,每天都有青少年問題的報導,青少年犯罪的問題,成了大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論重點,只要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大多都會憂心忡忡自己家的孩子會不會也成為了罪犯,鎮日擔心孩子安危不得安寧。

    「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雖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確,但也八九不離十了,今天青少年出了問題,不論家庭、學校、社會都要負一定比例的責任。我個人認為「家庭」需負的比例最高,因為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同的階段有其不同的需求。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却普遍的出現斷層現象,對孩子的關懷付出大多只限於在稚齡時期,而孩子漸長不論心理或生理都在產生化學變化的時刻,最需要的是大人們的支持,但做父母的却在此時期逐漸的失去了耐心,親子關係遂產生質變,親子關係變得日趨緊張。

    每個做父母的都得靜下心來想想,當得知懷孕時那種喜悅與期待是多麼的甜蜜呀!孩子出世前便積極把需要的東西早早準備妥當,深怕孩子一出世就虧待了他,一定要把最好的給了孩子。生產的劇痛是變成了另一種甜蜜,為孩子勞心勞力更是一種辛苦的享受,因為孩子的出世帶來的喜悅,遠遠超過自己的辛苦,孩子是父母的驕傲與未來的希望,再怎麼樣也不能言苦。

稚齡的孩子對父母可是言聽計從,可說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逐漸的長大了,生活的空間不斷的擴大,資訊的來源也從單向變成了多元;個人的意見與日俱增,凡事都有自已的看法,過去的唯命是從,已不復存在,可愛的模樣也逐漸的消逝之中,這些改變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認知,便會想盡辦法企圖找回從前的小乖乖,其結果註定是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現代的青少年所受的各種壓力,絕對是遠超過父母那一代的,也因為從小父母只知溺愛孩子,而忽略了教導孩子解決問題及情緒的管理能力,所以普遍抗壓性都相當低,而其所承受的各方壓力,又無法獲得適度的宣洩,身心所形成的難題無法解決,偏差的行為便會接踵而至,時日一長,自然就成了「問題少年」。

 

不論孩子在何階段,做父母的、為人師表的,一定要牢牢記著,千萬不要吝嗇你的真心關懷與愛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他們的角度陪著他們去面對他們的喜怒哀樂,多給孩子正向鼓勵,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他們渡過那不確定性的年華,千萬別老想用以前我們父母那種威權式的管教,加諸在你現在孩子身上,否則那就是你在無意中,把孩子往外推離家庭,怎能不變成問題少年呢?

 

孩子是否將來有出息,做父母師長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因為在「鼓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正向的行為會與日俱增,相對的負向行為就會逐日遞減,如果不想讓自己孩子變成「問題少年」,就請即日起用「鼓勵」來替代負面的「責罵」吧,因為在「鼓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易學壞」,「鼓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懂得上進」。各位父母師長,大家辛苦啦!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長篇---
                            讓孩子平安成長快樂學習
                                        李忠和   2028.12.5

    今年5歲多的外孫「浩浩」,6個月前女兒把他送到居家附近的一所心算補習班,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630分至8時上課,同時學習心算及珠算,前幾天報名參加珠算能力檢定第10級的考試,以滿分通過了測試,正式取得了中華民國珠算協會頒發的合格證書;身為外公的我也感到與有榮焉。

    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做父母的總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自然就會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再加上略嫌僵硬的政府教育體系與制度,讓絕大部份的父母不相信,學校可以提供父母足夠想要的學習內容,當然各式各樣的補習便應運而生,來填補這個需求上的缺口。才藝班便如雨後春筍,處處林立,做父母的總是望子成龍,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鶴立雞群,出人頭地,甚至為了一圓父母兒時未圓的夢,於是也不問孩子的興趣及能力,一股腦的讓孩子同時學習多種才藝,讓孩子自小就得面對重重學習壓力,對學習內容有興趣的孩子當然挺得過去,能有較快樂的情緒去學習,反觀很多沒興趣又無法負荷的孩子,就顯得可憐兮兮的,每日除了需面對上課的壓力,回家還要面對父母強烈的期望,小小心靈就如此接受大人世界標準的摧殘,終至產生懼學心理,這就是傳統揠苗助長,殘害幼苗的寫照。

    小外孫之所以會送去學心算,是因為女婿及女兒,發現孩子從小就對數字很有興趣,經與孩子溝通後,才決定送去心算補習班學習,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随時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並常和孩子一起分享、學習、討論,二個月的時間確定了孩子的學習是愉快而有效的,這才確定續繼讓孩子在那兒快樂學習。當然今天孩子在短時間內便通過10級檢定考測,這並不能代表他未來會一直如此優秀;但郤可證明一點「依據孩子的能力與興趣,提供孩子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快樂學習」,一定比強制性的揠苗助長要有效得多,值得我們省思,希望我的女兒能牢牢記著,這個很難得經驗,讓兩位超級可愛孩子,快樂學習、平安成長,加油哦!

下圖:兩位可愛的小外孫扮鬼臉,超級「可愛的」。

 

 

 

 

下圖:兩位小外孫聚精會神的在玩Wii Game,很可愛吧?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會變的

                                 李忠和  2008.11.29

           很多家中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孩子的言行舉止突然有了很大變化,而一時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現在的青少年心裡倒底想些什麼,對孩子的管教,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已達無奈的地步了,做父母的整天做牛做馬,但是就是得不到孩子的體諒,常囋「父母難為」呀﹗其實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並非如大部份的父母所想那樣的穩固不變的,它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產生物換星移的變化的,我願就我的觀察的一點心得來和大家共享及請大家指教:

   一、幼兒時期孩子的心中只有父母:

      幼兒時期的孩子,因為是他初始學習階段,孩子的學習完全來自父母,因此,這時       期的孩子,在他們心目中父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英雄,自然便會對父母親言聽       計從,什麼事均會以「媽媽說的」,做為他們取捨的標準,這時期是做父母最得意       的時期。

二、兒童時期:老師第一、父母第二、同儕第三

     孩子慢慢的成長,開始上幼稚園、小學,對新事物的學習,主要來自於老師,於是這個英雄,這個偉人,便會自然的轉換成「老師」,一切的取捨標準,自然便成了「老師說」,只要是老師說的,一定要做到,不能夠有任何折扣,父母開始退居第二位了。同儕也開始加入他們的生活圈中,且份量會隨與日俱增。

三、青少年時期:同儕第一、老師第二父母第三

    孩子成長到青少年時期,進入國中後,他們的視野突然變得更寬廣,對花花世界的嚮往,更加的期待,而學校老師所提供的學習內容已明顯不能滿足其所需,自然同儕間的互動也變得更密切,許多在生活上新奇的事物,不同的經驗與感受,都藉著同儕的交流,而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切以同儕為其生活重心,父母對他的影響力已明顯排在最後了,也是父母真正擔心的開始,許多父母也是一時無法適應,而與孩子起了衝突。

    身為父母者,不可不知上述的變化,心態也要隨之做調整,去接納這個事實的變化,用正向的態度來面對,才能減少親子間的衝突。

 

 


 

愚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